7月13日,市政府發布《鄭州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暫行規定》,加強地下空間建設用地的管理,促進地下空間合理開發利用,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集約節約利用土地。
著力解決痛點焦點問題
地下空間,是指地面以下,能夠開發使用的空間范圍,包括結建、單建地下空間。結建地下空間是指同一主體結合地面建筑一并開發建設的地下空間,利用道路用地、公園綠地、防護綠地、廣場用地等公共用地與相鄰結建地下空間聯合開發的地下空間部分,視為結建地下空間。單建地下空間是指獨立開發建設的地下空間,利用道路用地、公園綠地、防護綠地、廣場用地等公共用地獨立開發的地下空間視為單建地下空間。
據悉,2018年8月20日,我市出臺了《鄭州市城鄉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暫行規定》(有效期3年),兩年多的施行過程中,該文件在強化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范有序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現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新修訂的《鄭州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暫行規定》堅持問題導向,改變現行“所有項目有規劃必須辦地下建設使用權手續、必須按規劃計收地下建設使用權價款、取得地下建設使用權才能辦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的政策規則,著力解決反映集中的痛點、焦點問題。堅持目標導向,以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降低用地成本為目標,按照住宅類項目和非住宅類項目兩大分類,落實“產權登記與規劃建設相分離”的政策導向;同時,結合實際、細化分類、優化措施,合理降低地下空間用地成本費用;積極鼓勵和引導地下空間開發利用。
開發利用堅持公共利益優先
《規定》明確,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應當貫徹統籌安排、平戰結合、綜合開發、合理利用、安全環保、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堅持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戰備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結合,堅持公共利益優先、保障公共安全的原則,鼓勵地下多層開發,優先發展地下交通、綜合管廊、公共停車場等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鼓勵豎向分層、橫向連通的立體綜合開發和有序利用。
對于待供應非住宅類項目用地,供應時,其結建地下空間為非經營性用途、停車場(庫)的,暫不計入供應范圍,暫不作不動產權屬登記,地下空間的規劃指標可直接用于后續的建設審批;但配建有商業等經營性用途的,其結建地下空間應當與地表建設用地使用權一并供應。
對于已供應(新建、在建)住宅類項目用地,如果已批控規中未含有其結建地下空間的內容,則可不再補辦相應地下空間使用權手續,直接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如果已批控規中含有其結建地下空間的內容,則依據規劃條件補辦相應地下空間使用權處置手續。
分期審批、分期建設、尚未全部建成的,控規明確地下空間指標前,對地下空間已經完成工程規劃審批的部分,可不再單獨辦理地下建設用地使用權供應和不動產登記手續;控規明確地下空間指標后,對地下空間尚未進行工程規劃審批的部分,應按照控規出具相應的規劃條件,并補辦相應的地下空間土地手續。
小區已全部建成的,增建地下停車場(庫)的,原則上可不再補辦地下空間使用權手續,可直接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
對于已供應非住宅類項目用地,結建地下空間為非經營性用途、停車場(庫)建設,如果沒有權屬登記需求,則無須申請補辦相應使用權手續;如有產權權屬登記需求,可依申請為其補辦相應使用權處置;但涉及地下配建有商業等經營性用途的,應當依本規定補辦地下空間建設用地使用權使用手續。
地下空間建設用地使用權評估計費面積按照地下空間水平最大投影面積(規劃建設面積)設定,并根據開發層數不同、采用差異化定價策略,合理降低用地成本費用。